当前位置: 红网 > 健康频道 > 正文

男子晨练猝死:三伏天锻炼 这些问题一定要注意!

2018-07-27 09:58:00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 编辑:周曼 实习生 刘思齐

  这都已经进入三伏天了,但很多人还是放不下一颗想锻炼的心。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天气热,可以啊,挑清晨凉快的时候锻炼总可以吧?所以,在夏天,总能看到公园里很多晨练的身影,跑步、打球、快走......

  然而,就在前两天,北京一位大爷在晨练时突然出现了意外......

  7月18日上午7时许,在陶然亭公园里,一名正在晨练的老人猝死,待急救人员赶到时,老人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据目击者称,事发时,这位男性老人正在公园里的双杠上锻炼,不知为何,突然摔倒在地。旁边的路人见状,急忙拨打120急救电话。当时围观的人很多,老人倒地后,几乎就没有意识了。

  其实,晨练时发生猝死并不罕见,几乎每年都会有因晨练猝死的报道。本意是早起锻炼身体,却发生猝死,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太早出门晨练并不科学

  据不完全统计,我们平均每年有180万人死于猝死,而晨练导致的猝死时常发生。从医学的角度讲,太早出门晨练并不科学。因为清晨是人一天当中血压的高峰,晨练时最容易出现心脏缺血,从而引发心肌梗死。

  此外,早晨人的生物钟从睡眠到清醒过渡,此时的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而跑步等有氧运动会加大这种兴奋,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本身就有这类疾病的人更是难以承受。

  为什么明明是锻炼身体为目的的运动,会突发猝死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表示,运动性猝死通常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意外死亡,最常见的即心源性猝死,大部分由于潜在的心脏疾病导致,而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原因又有所不同。

  年龄小于35岁的猝死者中,多为遗传性或先天性心脏异常所致,而年龄大于35岁的,大部分由于冠心病所致。

  一份关于我国大众健身人群运动猝死的调查研究显示(下称“运动猝死调查研究”),我国运动猝死最易发生的时段是早晨,其他依次是下午、上午、中午、晚上。

  早晨是交感、副交感两种神经系统的转化时期,容易引起血压升高和冠状动脉痉挛;另外,清晨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低,血液粘度较高,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生理惰性大,起床后突然进行剧烈的运动,会使心脏负担突然增加,心血管意外风险增高。

  青年和中老年运动猝死居多

  运动猝死调查研究还显示,我国各类人群的运动猝死性别差异明显,男性运动猝死患者是女性的9.3倍,从年龄分布来讲,我国运动猝死案例以30 岁以下和50 岁以上年龄段的运动猝死案例较多,呈“马鞍型”分布,占运动猝死案例总数的90.29%。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与这几个年龄段人群参加健身运动较多有关,也可能与青少年先天心脏病、心肌病发病率高,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有一定关系。

  另一项关于青年运动性心脏猝死的研究认为,青年运动性猝死的主要病因是先天性心血管结构异常和心肌炎等,多为肥厚性心脏病导致运动性猝死。运动性心脏猝死并非运动本身导致心脏性猝死,而是高强度运动作为触发因素,诱使有潜在疾病的青年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发生。

  此外,运动猝死人群中,主要以学生和退休人员为主,分别达到了47.6%、17.5%。

  看完这些,你可能会想,难道因为害怕猝死就要放弃锻炼了吗?当然不是,如果在运动前做到这些~

  三招预防运动猝死

  锻炼之前查心脑

  运动猝死者中多数都有心脏疾病,但他们却不知道自己心脏是否有问题,如果像常人一样去参加各种激烈的运动,那风险实在太大了。所以,喜欢运动的人最好进行全面的心肺功能检查,尤其是中老年人,不可盲目进行晨练,从个人的性别,能力,兴趣,爱好及身体情况出发,选取适合个人的运动项目,运动方式,运动强度。

  如果在运动时经常出现胸闷、气促、心慌、头痛、恶心等症状,应重点进行心、脑方面的检查。

  运动强度巧掌握

  低强度运动的脉搏为每分钟100次以内,中等强度为130—150次,高强度则为150次以上。一般推荐中低强度的运动。

  运动前后勤监测

  监测运动前后脉搏变化能简单监测你的运动强度。一般来说,低强度运动后的脉搏应该在运动后5—10分钟恢复正常,中等强度为20—30分钟,高强度则为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不同体质的人群可按此标准安排运动强度。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或有其他严重疾病的人群,应该在医生或运动专家的指导下从事体育锻炼。

  北京市急救中心120也提醒,对于夏日天气闷热,晨练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老年人锻炼身体要量力而行,晨练的时间不要太早,切不可过量运动,一般是以打太极拳、散步、做操为好。

  注意!

  出现下面这些症状要小心:

  运动猝死前有50%的人会出现:

  √ 发热

  √ 胸痛

  √ 胸闷

  √ 胸部压迫感

  √ 头痛

  √ 气急

  √ 肠胃不适

  √ 腹泻

  √ 极度疲乏等前驱症状

  但也可能毫无先兆。如果在运动前、中、后出现较明显的胸闷、压迫感,极度疲劳等症状,你可以要当心啦,若症状明显,应该及时停止运动,并立即就医。

  除了要注意夏季运动的有关事项外,还要特别注意消暑的科学性。夏季天气炎热,人体的阳气浮于外而虚于内,稍有不注意,就有可能让暑湿入侵人体。因此,在消暑过程中,有六点需要特别注意!

  夏天最耗阳气的六件事

  冷饮

  适当地吃雪糕、喝点冰镇啤酒,喝绿豆汤是消暑的一种方式,但不要过度,否则阻遏体内阳气,会出现咽喉疼痛的感觉,甚或耗伤阳气而生病,尤其是绿豆。

  夏天不能吃冰淇淋,不能吃生冷的,但是冷粥来上一碗还是可以的。这个冷粥,不是说加了沙冰的那种,而是经过冷藏之后,恢复到室温稍带凉意的粥。

  推荐:山楂冰粥

  山楂冰粥能开胃养脾、消脂益气。

  做法:

  1、山楂洗净备用,糯米洗净,冷水浸泡 2 小时后沥干水分;

  2、锅里注入凉水,旺火煮开,倒入山楂,煮 15 分钟后,捞出山楂;

  3、倒入糯米,中小火煮熟,加入冰糖;

  4、晾后存入冰箱的冷藏柜,适时取出后,放至室温食用。

  凉茶

  广东人有“热气”的说法,吃点热性食物(如油炸、荔枝等)后出现口腔溃疡、咽喉肿痛、脸上长痤疮等,都是热气的表现,便自行服用各种清热泻火药或喝凉茶。

  专家指出,一般凉茶性质寒凉,体内有热时可以清热,无热时则易伤阳气。

  空调

  夏天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候,出汗很多,毛孔也会张开。

  要是贪图凉快,比如出汗后就吹冷风或者空调温度太低,人体卫气不固,就会损伤人体的阳气。所以,在空调房里,最好也披一件小外套保暖,尤其是腹背部要保暖。

  专家指出,一般室内空调温度与室外不能相差太大,空调温度在 26℃ 即可。如果本身体质虚寒怕冷,也可以穿上长袖衣服,以免空调的凉气从肌肤入侵而生病。

  西瓜吃太多

  吃西瓜等冰镇水果,是常见的消暑方法。西瓜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烦的功效。但西瓜不可多吃,尤其是从冰箱里拿出来的西瓜,湿气重,损伤脾阳。

  纳凉熬夜是大忌

  很多人喜欢熬夜,从中医角度来说,睡眠不足就是脾虚的症状,表明体内湿气过重。

  三伏这几天应该要补一个午觉,30~60 分钟都可以。过了 1 个小时的午觉,就会影响晚上的睡眠了。

  久坐不动

  夏天动一动就出汗,现代人不像以前爱动。久坐会使人供血不足,加重乏力和肌肉酸痛,影响湿气的排出。

  夏练三伏,就是告诉我们,夏天不可以完全不动,应该要稍微活动一下。

  夏天怎样保护阳气?

  要适当晒太阳

  因为阳光是人体阳气的主要来源。夏天上午九、十点钟的阳光最好,此时阳光不强也不弱。空气质量也是此时最清新,因为植物经过光合作用开始散发出氧气。这时若在树林中,面向阳光做有氧呼吸,养生效果最好。但如果阳光太强烈,还是到阴凉地凉快去吧~

  要早睡早起

  夏季是人体心火旺、肺气衰的季节,早睡早起以顺应阳气的充盈与盛实。早早起床接受阳光和晨起的清新空气,对机体大有裨益。

  夏天如果晚睡早起,相对睡眠不足,尤其是老年人,有睡眠不实、易醒的特点,更易出现疲劳之感。

  因此,夏日午睡是养生。睡时注意睡姿,并且在腹部盖上毛巾被,以免胃腹部受寒。

  要饮食有度

  饮食既不要过多,还要注意慎吃冷饮,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可适当吃一些温性的食物,来温补体内耗损的脾胃阳气。尤其是阳虚体质的人,可以多吃益气温阳的食物如大枣、胡桃仁等。

  夏季出汗多,盐分损失较多,此时宜食酸味以固表,适当食咸味来补心。

  此外,绿豆汤、西瓜、金银花茶、菊花茶、乌梅汤等这些解渴消暑佳品,性质多寒凉,阳虚者少吃,体弱之人最好不要冰镇过食。

  按摩涌泉穴

  “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顾名思义,涌泉,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每天晚上洗完脚后,按摩涌泉穴十五分钟左右,或按摩人体其他的保健穴位如足三里、关元、命门等,对健康都大有裨益。

  走路固阳

  走路的确也可增加阳气。实际上,走路和足浴的保健功效,主要是通过涌泉穴起作用。路况不需特别讲究,也不必非要挑鹅卵石路,一般的路面即可,每天走半个小时的路,也可以固护阳气。

  “人到四十,阳气不足”,因此便有“四十不补,五十受苦”的说法。壮年之后,女性是四十二岁,男性是四十八岁,人体的阳气升发活力有所下降,便会出现一个生理性的消降过程。此时若不及时补充,人便会很快衰老。

频道精选

综合资讯
企业推广